阅读:1947回复:3
申论学习其实很简单---忘记套路!
记住:公务员考试试题,官方是不公布标准答案的。
但如果你对申论学习有一定的基础,能够有自己的分析理解,你可以去分析比较别人给出的答案,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明显不像是套路式的答案。因此,我对申论学习的方法是,一定要多思考,多交流,这一点很重要。思考多了,交流多了,才会有进步。 顺便说下,大家在复习时一定只做真题,考国考就做历年国考真题,尤其是近三年内的,一道题反复做,不同类型题目可以放到一起做,然后进行比较。与行测复习不同的是,申论不在于题目做得多,而在于一道题要反复做,每一遍过程其实都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同类题可以横向比较,也许能找到些许命题人的出题意图。 我以国考最新的两道分析题为例:(最新的真题肯定代表今后的命题趋势) 2018国考副省级第四题 根据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想象力经济”的理解。(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2)不超过200字。 2017国考副省级第三题 “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300字。 先不说这两题具体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这道题本人做了好几遍了,每一次做题过程感觉都有新的收获。PS:分析题常考类型就那么几种,把近两年真题研究透了,尤其是上述两题,分析题基本没问题!),仅先从对应材料、题目及要求上做一个初步的整理和总结: 1.从题目上来说:这两道题是国考分析题中常考的一种类型,即对某一个词语(如“想象力经济”)或某一句话进行解释。 2.从材料上来说:阅读这两题对应的材料时,普遍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家自己读材料,然后和往年的分析题材料对比就会发现):材料里有许多“专业词汇”,导致阅读起来会很吃力,感觉答案要点很多(似乎能抄的多,而且一般都是写句子),但如何对应题目组织要点,没有头绪。(这种类型也是近两年国考分析题出题的最新趋势之一) 3.从题目要求上来说:都有“准确、全面”要求,但第二题多了“逻辑清晰”,这也是近两年分析题新出现的一种要求,大家应该留意,命题人之所以提出这一要求,肯定是一项重要得分点,具体下文会有所介绍“准确、全面”要求:意在提醒我们材料里有关键词和关键句,且要点通常很多,得找准确、找全面,不要遗漏。这个要求在概括题里出现的最多。 (以上的总结,其实就是一开始提到的,大家在学习申论时,可以把同一类型题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比较,总结规律。这才是学习申论方法之所在!) 下面以2017国考副省级那题为例,和大家做一个交流探讨。 开篇我就说过,公务员考试是不公布官方标准答案的,所以,在我学习申论的后阶段,我就不再轻信机构给出的答案了,我会自己思考,然后与大神们交流(民间有高手,一点没错)。 以下是我搜集到的各大论坛大神们对这道题的解析答案(机构的答案就忽略啦,大家自己辨别): 解析一 这句话是说,通过理解水的意象与内涵,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家柔文化的意义。 以水喻道有古老传统,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水有四大意象:一是柔弱性;二是滋养万物而不争夺;三是万物本原;四是适应一切环境。其中柔是水最突出的特性。 柔是儒的本义。从这一意义出发,儒家能代表多维度的中国文化性格:一,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二,中国固有柔顺性能克服动乱,实现以柔克刚。三,弱德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家柔性格之间的渊源关系,影响着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就像古典技术中透露出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对待自然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 ,顺自然而行,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解析二: 这句话是指通过水的至柔性格,来阐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品格与内涵。 柔是水最突出的特性。水有三种意象,一是水具有柔顺性;一是水利万物而不争夺,具有包容性;二是水是不定型的,能够变成一切形状,具有可适性。 “儒”之“柔”,指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像水一样具有柔性性、包容性和可适性三个维度的性格。柔顺性: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包容性:指的是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这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可适性:指的是中国人善于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以上三种性格,就是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特有的方式,就如同水一样,具有至柔性格。 解析三: “柔”字多维度的展现了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体现了等待的姿态,中国人是有耐心,能等待的,是具有柔顺性的。 但这种柔顺性并不是软弱无力,无所作为,而是水滴石穿的坚韧。 水的意象准确的反应了儒之柔。水的柔弱是滋养万物而不争夺。水的柔弱是能够完全适应外界的环境,并与之和谐相处。透过水的象征,我们体会到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深刻内涵。 儒家的这种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的柔,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影响了中国人与外界相处的行为方式。儒家柔文化下塑造中国人,对自然界怀有敬畏,不具有对自然的进攻性和侵略性。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时候,总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既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又尽量保持自然的原貌。 首先,这三份解析答案,都有一个共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分段、分条作答。这一点很关键!“条例清晰”就体现在这样的作答方式上,也便于阅卷人阅卷。 刚才我提到,这道题的题目要求里,有一个很特殊的要求:“逻辑清晰”,应该是近两年国考分析题里才有的(大家可以留意下!)。我觉得吧,这就是体现命题人的水平的关键地方!肯定在作答方式上跟以往有很大改变(就为了证明,套路答题---必死!)。 所以,我的理解是,这道题在作答时,不仅仅是要分段、分条式的罗列要点作答,更重要的是,答案的具体内容上一定要体现逻辑性。这也是今后分析题考察的重点! 所以,我对于这题的理解是,不是仅仅先列举水的意象,再列举儒之柔的意思,然后简单过渡一句,他俩有联系,而是要重点分析水的意象与儒之柔究竟有何联系这一逻辑性。如果,单单分段、分条罗列要点,也许能拿到点分数,但肯定会扣掉“逻辑分”,这个分数应该是这道题目最为关键的也是最能拉分的地方。 因此,对比三者的答案,我更倾向于解析三,至少在逻辑性上,最能体现,列举了水的三个意象及儒之柔的三个方面,且能一一对应。解析一,水的意象写了四种,而儒之柔写了三个方面,在分析时至少没有一一对应起来,仅能体现有条理性,逻辑性上不是很强。另外,解析一的最后一段答案要点,单独做个总结,写了这么多字,我觉得应该偏离了本题的关键。这道题重点是要有逻辑性,具体体现在分析水的意象及儒之柔二者的联系上。同理,解析三,也没有体现逻辑性这一点。 不知不觉,码了这么多字了,以上,纯属交流,也许我的想法并不完全正确,但提醒大家必须忘记培训套路这一观点,多总结、多交流。 忘了说我写的答案了,其实跟解析二的答案还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对水的意象及儒之柔要点的概括上。主要区别就在这里,欢迎大神们来探讨。 其实,具体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解题思路的整个分析过程(这是我们应该重点提升的地方,题目可以千变万化,思路是不变的!),以上只是谈到一些基本的。后面有机会,会把本人这两道题的解题思路详细码出来(工程量好大呀!!!!)。 这两道分析题型大家一定要重点关注,不仅是国考,对大部分地区省考也有很大帮助,有机会再交流吧。 |
|
|
1楼#
发布于:2018-11-07 10:46
如有兴趣,麻烦联系客服QQ:805321321.
|
|
2楼#
发布于:2019-03-22 14:41
王企鹅王企鹅我去
|
|
3楼#
发布于:2019-04-09 15:23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