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593回复:1
大学之魂 魂兮归来
大约十年前,学者丁冬、谢泳和夏中义等人在编辑《大学人文读本》的同时,又参与创办了《大学人文杂志》。不久,谢泳教授向学者智效民约稿,请其写一篇关于“胡适是怎样当大学校长”的文字。文章刊出以后,智效民接到邀约,陆续写了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等几位知名老校长的言行往事。不久,即有出版公司出面,要求结集出版以上几篇长文。这,就是后来《八位大学校长》一书问世的由来。数年以后的今天,《八位大学校长》一书的版权合同到期,就有了今天的《大学之魂》一书,后者,是在《八位大学校长》一书的基础上略作增补删改以后完成的。
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优秀的大学校长,就能带领全体师生建设出一所令人尊敬的好大学。至于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或者说,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经有过一句名言,他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由此可见,一所优秀的大学,首先应该有大师,有人文精神作为依托。 除了梅贻琦,竺可桢对大学教育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大学教育不应该把人变成赚钱的机器,而应该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人,怎样生活。” 梅贻琦和竺可桢的话,看似颇有区别。其实还是有殊途同归之妙的,两位校长都认为,教育首先不应该以鼓励学生赚钱为目的,大学不应该以铜臭为骄傲。大学培养的应该是具备完整人格的知识分子,而不是彻头彻尾的金钱奴隶。安徽政法干警面试真题 他们的意见,如果拿到今天来,撇嘴表示鄙夷的大有人在。在一个讲究实惠的时代,任何企图坐下来安心做学问的想法,都会遭遇嗤笑。这不仅是大学精神在今天遭遇的尴尬,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有朝一日,当我们发现自己手里除了钞票之外,已经成为赤贫的一群时,一切都已经悔之晚矣! 《大学之魂》一书,在广泛收集史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胡适、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竺可桢等一批大学校长的往事,尤其重要的是对大学人文精神的挖掘与推介。众所周知,八年抗战是我国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段之一。但在这八年间,中国的高等教育并没有沉沦甚至消失。西南联大们以其独特的精神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知识分子,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至于原因,除了“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理念影响之外,诸位前大学校长的努力也同样重要。 北大前校长蒋梦麟先生是一位谦谦君子。在谈到蔡元培、胡适等人的贡献时,傅斯年曾经作如下评论:“梦麟先生学问不如蔡孑民先生(元培),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对于傅斯年的看法,蒋梦麟谦虚地说:“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北大的功狗。” 在个人的著作中,蒋梦麟先生曾如此讨论中国的积弱。他说,日本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中国和俄国,是因为两国没有平民主义的民主政治。德国向世界宣战,最终归于失败,也是因为他们的政治制度没有美国和其他协约国优越。因此,“强国之道,不在强兵,而在强民。强民之道,唯在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见《大学之魂》第11页)蒋梦麟关于教育在于“强民”并进而强国的说法,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国的传统文人,历来以匡扶正义、安稳社稷为己任,这就是所谓的“治国平天下”。竺可桢也罢,蒋梦麟以及其他几位大学老校长也罢,都是从传统中走出的知识分子。他们均从传统的土壤中成长起来,最终均肩负起安邦救国、民主治校、精心育人的重任。他们扎根于传统,却无不高于传统。www.jingjia.org/kaoshi/guokao/mingci/ |
|
|
1楼#
发布于:2014-03-18 09:54
已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