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定
VIP会员
VIP会员
  • 注册日期2010-08-02
  • 最后登录2012-06-13
  • 发帖数48
  • 考试币88枚
  • 好评度0点
  • VIP金币0个
阅读:1520回复:0

城市形象不可缺“文化担当”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0-08-23 16:59
“一些城市盲目追求变大、变新、变洋,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大草坪、大水面、景观大道、豪华办公楼,如果我们将这些新型城市的照片摆在一起,谁能分得清它们是哪一座城市?一些城市已经很难找到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布局生动、充满人性的城市文化形象。”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走进人民日报“文化讲坛”,对一些地方缺乏文化内涵的城市形象表示担忧。

  不可否认,近几年来部分城市患上了“城市形象焦虑症”,使得城市发展落入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的误区。比如,有些城市不时发生名人归属权之争,“抢名人”现象愈演愈烈,不少历史名人,不管是确有其人还是纯属虚构,都被人们“争来抢去”;有的中小城市刻意模仿大城市,把高层、超高层建筑视为现代化的标志,寄希望于在短时间内能拥有更多“新、奇、怪”的建筑,结果反而使城市景观变得不中不洋,“千城一面”现象日趋严重。

  按说,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好事,也有必要,但这个形象一定要切合实际,定位准确,否则,不仅欲速而不达,还会助长城市发展的浮夸风气。时下,一些城市动辄提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目标,大肆圈地,盲目举债,结果劳民伤财,贻误发展。安徽阜阳就是一个标本。20世纪90年代初,原阜阳地委书记王怀忠提出要将阜阳建成淮北大都市的设想,耗巨资建一个国际大机场,目的在于提升阜阳的“国际形象”。工程历时3年,毁掉不少良田,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时至今日,一些地方患上的“城市形象焦虑症”,恰恰暴露出某些官员在城市建设中,好高骛远、浮躁虚荣的“病症”仍在蔓延,也折射出一些官员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更有甚者,在城市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中饱私囊,违法乱纪,最终身败名裂。这样的教训当深刻汲取。

  在一定程度上,文化竞争力决定城市未来的竞争力。因此,城市比的是文化而不是高度,更不是那种虚幻的繁华。不难看到,国内外一些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城市,并不是因为它们拥有多么富丽堂皇的雄伟建筑,而是那些在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和人文精神。正如著名民俗学家冯骥才对巴黎的赞叹:“巴黎的历史感,并不仅仅来自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那是旅游者眼里的历史,或只是历史的几个耀眼的顶级的象征。巴黎真正的历史感是在城中随处可见的那一片片风光依旧的老街。”事实再次证明,唯有历史积淀的文化底蕴,才是一座城市真正的价值所在。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名片,也是一座城市的永恒记忆。倘若城市没有了文化的魅力,这座城市的特征和个性就消失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座城市要不要树立形象?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一座城市应有怎样的发展定位,该喊出什么样的口号,不是某些人“拍脑袋”就能决定的,更不能感情用事、随心所欲,而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远见卓识,尤其要牢牢留住城市发展的“文化印”。仍以阜阳为例,这里曾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的故里,是“竹林七贤”之首、诗人嵇康的桑梓,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曾巩、苏轼曾在当地为官多年。倘若舍去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去追求所谓的“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形象,这座历史名城岂不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