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73回复:1
三中全会后可能出现新一轮“官员下海潮”
沈建光: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官员下海潮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12/12/32063884_0.shtml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大量计划体制内的官员纷纷下海经商,出现第一轮“官员下海”潮。 “学而优则仕”,这一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在当今中国可谓是日久弥新。翻阅历年公务员招考情况,可以发现,自1993年中国公务员制度正式确立的二十年以来,国考报名人数从起初的4400人增长到如今的152万人,增加了300多倍,增量之多令人吃惊。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每年报考人数均超过百万,而与之相对,录取比例屡创新低,近几年稳定在60:1左右,最热岗位竞争比竟然高达7192:1,真可谓万里挑一的中国第一大考。 众人趋之若鹜想必自有原因,在笔者看来,近几年国考报考人数激增,百万人争过独木桥是同期经济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几年国进民退、公务员隐形福利高于常人、政府权利之手不断扩大等社会现实。例如,仅从福利待遇来看,公务员在养老、医疗、住房、户籍等方面一直享有隐形福利,令人羡慕。 另外,近几年政府与国企对经济的干预能力进一步增加,导致部分行业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2013中国企业500强中国企业中,国企及国企控股企业占比有三分之二,且排位靠前。前10位全被国企占据,集中在能源、银行、通信等垄断领域。而与之相对,民营企业面临较多经营困境,融资难、融资贵的老问题仍然存在。 当然,上述现象与市场化方向与经济的发展不相符,在笔者看来,是不会长久持续的。由于三中全会传达出发挥市场化决定性作用以及推动多方改革的决心,并且本届政府在下放审批权、打击腐败、提倡节俭、财产公示等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甚至有调侃称,目前是“官不聊生”,预计疯狂“逐官”的现象或在未来几年有所缓解。 与此同时,上述举措也有望成为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即类似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官员下海从商一样,或将引发新一轮“官员下海潮”。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在改革开放35年的进程中,“官员下海”现象往往与市场作用的强化联系紧密。上世纪80年代,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大量计划体制内的官员纷纷下海经商,出现第一轮“官员下海”潮。 而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视察南方加快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民营企业政治地位提高为新一官员下海创造条件。此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与人员精简力度空前,再次诱发了第三轮官员下海现象的出现。 在笔者看来,此次三中全会改革如能有效推进,也有望加速这一拐点的到来。原因如下: 首先,三中全会在理念方面将市场的作用空前强化,首次表述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相比于此前“基础性”作用是个重大进步。非公有制经济方面,首次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非公有经济与公有制经济放在一起强调也是首次,强化了非公有经济的地位。 其次,国企改革同样超出预期,未来国企改革将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并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一让渡更多经营权以换取经营效率的"淡马锡模式"如能切实推进,将减少未来政府对企业行为的干预,引发国有企业整合潮,出现更多的投资机会。 再有,本届政府上任后的一系列反腐倡廉举措提高了腐败成本。包括“习八条”提倡厉行勤俭节约,廉洁从政,对奢侈消费与腐败现象有一定的打击,今年以来餐饮消费从以往的两位数增长回落至个位数便是佐证。网络反腐、实名举报、财产公示等措施加大了反腐的透明性,根据中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的数据,截至今年10月底,各地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共计17380起,处理19896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675人。 最后,三中全会强调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如能切实落实,也将有利于人员的双向流动。而一旦诸多高学历、视野开阔的技术性官员能够投入市场经济,也是个利好。从以往经验来看,当前诸多活跃的民营企业家如万通地产冯仑、SOHO中国的潘石屹、泰康人寿陈东升等等都曾有过政府背景。 因此,三中全会带来了官员下海潮也有助于催生一批优秀的企业家,而这将改变国进民退的局面,支持更多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 (本文作者介绍: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
|
|
1楼#
发布于:2013-12-20 15:04
谁知道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