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071回复:3
申论范文:你幸福吗?
【标题】幸福是一件“由内而外”的事
【正文】幸福,是一个温暖却又不易说清的词汇,它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内涵。如果我们可以探究到人类始祖的内心世界,或许发现能够躲避猛兽、有足够多的实物、可以不受太多自然气候变化的折磨就是他们心中的幸福。对于今天的你我,幸福却不再那么简单质朴。百姓家的幸福都是儿女老人的健康、各自学业工作的顺利和一点点超出预期的小惊喜;运动员的幸福或许是捧着一个个荣誉证明回馈恩师的培养和自己辛勤的付出,同时也能享受与家人围坐饭桌的温馨;医生的幸福也许就是小心翼翼的放下手术刀后用一个健康的生命让更多人松一口气……幸福或许是来自物质的满足,再或许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丝温热。幸福有着历史上无数飘渺的定义,而我们的年代也在赋予它更为冷静的内涵。作为一种主观的感受,用“平和的心理状态”来形容“幸福”二字或许一点不为过,更多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幸福”就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虽然国人对于“心理”、“心理健康”的概念接受起来有那么点生疏,但我们与心理问题并不遥远。我们所熟知的动物虐待、儿童虐待现象背后是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对他人的冷漠、不信任也属于一定的社会心理问题。甚至我们对很多现象产生的强烈愤怒情绪、莫名的焦躁、不可调和的矛盾感很多时候都是心理问题。可以说,我们与心理问题结缘已久,但我们对这个词语并不熟悉。而当代社会在急剧转型期,更是为诸多心理问题的爆发买下了隐患。迪尔凯姆曾在他的《自杀论》中提出:社会转型期容易引起大规模的心理失范。他曾在大量数据及长期观察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在我们的时代一再被作证。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并未给人们留出足够多的心理调整期。现实主义、金钱主义、自私自利的观念也难免霸占人们的头脑,毕竟老一辈踏实的作风、求实的精神已经不足以支撑社会经济飞速运转的引擎。但经济的数字可以一路提速发展。人们适应一种新的观念却需要一段时间。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矛盾就一点点存在了人们的心中,这就是心理失范。它是多元价值观念碰撞下的必然产物,当然也是并且只是阶段性产物。我们该如何重新塑造这个时代的内心平和成为了很多人心头一个巨大的问号。 追赶“幸福”的路上少不了不断搬开绊脚石,更要拆除引人误入歧途的“指路牌”。大大小小的工作单靠个人层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立法支持是必要保证。无论是立法规范心理援助工作的有序进行,还是加强心理咨询治疗机构的行业准入管理,都需要有法律的硬保障。正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心理援助乱状一般,社会上从事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的群体鱼龙混杂,能否以科学的方法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这还是要靠完善的法律条文约束的。 如果说立法支持是心理健康维护的“硬招”,我们也还需要保证它落到实处、让更多工作走上常态化轨道。这就是常态化心理疏导工作机制。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社区都设有可承担心理指导工作的机构、部门,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社区心理咨询处等。很多机构的工作在以一种极其被动的方式进行着,即“你不来,我就不去”的状态。而实际上心理问题的干预工作远比事后的求助工作来得有效。在南开大学曾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每年都会有一个自杀的名额。哪个学院都不愿它摊到自己头上。在2006年一起震惊全校的学生跳湖时间之后,学校也做出了主动的“进攻”,在每个宿舍选派了一名心理干预专员,每周一次小会、每月一次大会,专门留心身边人的心理状态、难题,及时反映以便学校做出干预,此举为学生的安全作出不小的贡献。同时期,学校还以心理咨询热线、团体辅导、丰富的社团活动等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可见,心理健康的维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当然,有外在环境的支持,只是维护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由内而发的平和更为关键。全民都需要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才能为健康上一道“双保险”,正如门罗所说的那样“幸福是种充满着缺陷”。飞速发展的社会有着各式各样的机遇,而人生却不是一场可以重复的游戏,通关与否看的更不是收集了多少经验值。有时候接受眼下的生活也不失为一种智慧。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不停止追求幸福的脚步、专心走好脚下的一条路,你会发现幸福的门已经被你敲开! 转自:益阳人事考试网 |
|
1楼#
发布于:2014-06-03 16:06
yiyue
|
|
2楼#
发布于:2014-06-04 15:20
有点长呀
|
|
|
3楼#
发布于:2014-06-14 14:53
去年国考的申论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