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1700回复:292
【面试考官手记】——从某市事业单位面试真题谈答题思路梳理
某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面试试题解析
第一题从报道“舌尖上的浪费”开始,勤俭节约再次成为新闻媒体和群众关注的热点。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该题从一个大家身边非常熟悉的话题切入,既考察应试者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识理解能力和对社会热点的分析问题能力,同时还考察应试者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便于考生顺利进入而试情景,应当把它看做一道综合分析题来回答。 面试出题者的思路,往往在一些身边都熟悉的热点问题上选择一个角度,考察应试者思维方式和能力。这道题看起来难度不大,只要认真审题,答得出彩并不为难。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大多应试者感到题目并不陌生,对当前中央再次强调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态度明朗,有话可说。有的考生在考官读题后,不打草稿,不假思索,便开始答题,基本上都能抓住要点,回答较好。但从答题内容上看,也存在一些误区。一是有的考生答题时,从试题的第一个词入手,从论证“舌尖上的浪费”的出处入题,认为近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但在如何与勤俭节约联系起来,遇上了障碍,卡了壳,当接触到正题时,已经绕了一个圈子,浪费了不少时间。二是有的考生围绕勤俭节约为什么成为新闻媒体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进行展开论述。三是有的考生一看勤俭节约,忽视了对勤俭节约意义的认识,把重点放在如何做到勤俭节约上进行回答,要健全制度,加强监督,从点滴入手,参加“光盘行动”等等。之所以出现以上的问题,关键是没有正确审题。 答好这道题,只要围绕勤俭节约这个主题进行阐述,也就把握了答题的关键。如:一是认识勤俭节约的含义和意义,理解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如果能运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唯俭可以助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等名言佳句就更有说服力。二是可以结合当前新闻媒体关注的餐桌上存在的浪费现象,认识中央再次强调勤俭节约对个人品德形成、对家庭资产的积累、对社会新风尚的形成、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意义。还可以简要谈谈对“光盘行动”的赞扬和自己的态度。三是可以简要结合案例说明奢侈浪费是腐败分子堕落的开端,越是社会进步、物质丰富、国家富强,越要保持勤俭节约,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最后,应该有一个简单的表态,要积极响应中央强调勤俭节约的号召,从勤劳和俭朴做起,从节约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勤俭节约的模范。 当然,答好这道题,还有更好的角度,大家可以探索尝试。 短文摘句赏析: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关德,也是一种生活理念和态度。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国餐饮业每年要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这与老祖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背道而驰,与全国还有1.28亿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的国情形成强烈反差。这种状况必须引起全体国人的重视和警醒,必须重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始终做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向世人展现了中国饮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美不胜收的饮食文化,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反映了国人铺张浪费的丑陋饮食习惯和浪费社会资源的可耻行为,其影响和危害极大。应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价值理念,形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公民珍惜社会资源的良好氛围。 厉行勤俭节约,各级机关要做好表率,严格公务接待,反对铺张浪费;党员领导干部应率先垂范,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广大群众应积极响应,勤俭持家,造福万代子孙。监督监察部门要加大监督,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维护好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第二题 如果你参加工作后,能力比较突出,领导把你调往一个同事们都努力争取的岗位,为此,单位同事对你颇有微词,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 【解析】这是一道涉及人际关系的情景性问题,主要考察应试者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出现矛盾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与同事之间和谐沟通协调能力。 该题难度系数不大,在应试者回答该题时,大部分都能从反思自己、与同事进行沟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等方而进行回答,但套路的话比较多,个性化不够突出。答好此类面试题,要学会进入人际关系的场景中,把自己的处事方法和处事原则展现出来。要回答好,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而对领导调动自己岗位,表明态度。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岗位变动是常有之事,适合自己怎么办,不适合自己怎么办,应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调动是组织的决定,不是个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应积极主动向领导表态,服从工作需要。但从该题设置的情景看,在表明服从组织决定的前提下,展现自己的姿态,未尝不可。比如,“我知道,这个岗位是大家都努力争取的岗位,如果领导有难处或其他同志更需要,我愿意真诚地放弃。”要把这个表态当作真心实意替领导着想,为工作着想,为同事着想,而不是敷衍而已。这不仅仅是一个风格,这是一个人在名利而前展现的人品。同时也表明,岗位调动是领导根据工作需要和自己的能力做出的决定。实际工作中亦是如此。 二是而对同事的微词,反思自己。一个工作能力突出的同志,大多属事业型的,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往往容易滋长骄傲自满情绪,处理问题武断多,说理少,有时顾此失彼,工作调动时同事对自己有微词,也不是空穴来风。个人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同事的帮助,一定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认真解剖自己,反思自己的问题与短处,也可以通过请教领导,请教朋友,请教同事,请教家人,给自己把脉,查找问题,与同事沟通,分析原因,找出化解的办法。有的在回答问题时说,“要主动与同事进行积极沟通,有时请他们吃顿饭,送个小礼品,拉近关系,套近乎等”,有庸俗之嫌,大可不必。 三是面对新的岗位,理清工作思路。岗位的变动,应该是一个人进步的新起点。面对新的岗位,特别是“大家都努力争取的岗位”,应该是重要的岗位,“热门”的岗位,或者是权力比较大的岗位,更应该不辜负领导的信任,理清工作思路,处处以大局为重,向领导多请示,与同事多沟通,找同事多请教,踏踏实实,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廉洁奉公,用胜任岗位的实际行动,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不负领导重望。至于具体工作思路,概括简要回答即可。 结构化面试命题中的人际关系题型,是对应试者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检验。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团队凝聚力、战斗力的标志;对于完成工作任务来说,是发挥每个人聪明才干、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要求;对于全局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试者在回答问题时,要明确处理人际关系是服务于工作的,必须用真诚的心境,厚道的为人,宽广的胸怀,谦虚的姿态,友善的合作,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的工作,才能赢得领导和同事的赞誉。 第三题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请结合报考岗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该题既是一道综合分析题,考察应试者对“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的理解,同时考察应试者自我认知能力及与职位的匹配性。 该题看似简单,从应试者答题情况看,中等水平居多,感到题虽简单,答得都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思路不清,说来说去,还是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模范带头,说到做到”等几个常用的语言,没有把思路拓宽,理出条理,停留在表面认识,深度不够。面试试题出题者的水平往往体现在善于抓住社会热点、身边富有哲理的俗语、事件、故事等,结合社会深层次问题找一个切入点,形成试题,这样的试题,审题者一看,通俗易懂,寓理深刻,可以拍板叫绝;考生一看,很熟悉,但没有复习到;有的即使复习时注意到了,总感到问题浅显,一扫而过,回答起来,感到不理想,还遗憾几天。很多面试真题的理念延续至今,给人以终生的记忆,当然,答题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 新当选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记者见面会上,在说到从严治党,打击腐败的时候,习总书记用一句中国俗语“打铁还需自身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字掷地有声,同时也道出了深刻的哲理:要打铁,打铁的人必须强壮。对自身的锤炼,对责任的担当。不论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对个人,这句“打铁还需自身硬”都值得深思。 结合岗位实际,可以从三个方而理解“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 一是 本部分内容设定了隐藏,需要回复后才能看到 |
|
1楼#
发布于:2015-06-26 15:14
好东西啊。
|
|
2楼#
发布于:2015-06-26 15:45
|
|
3楼#
发布于:2015-06-26 15:45
|
|
4楼#
发布于:2015-06-26 15:49
看看~~~~
|
|
5楼#
发布于:2015-06-26 15:50
好资料,值得好好研究。
|
|
6楼#
发布于:2015-06-26 16:11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
|
|
|
7楼#
发布于:2015-06-26 16:24
|
|
8楼#
发布于:2015-06-26 16:40
求分析,求答案
|
|
9楼#
发布于:2015-06-26 17:27
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