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wenjuan
见习版主
见习版主
  • 注册日期2013-03-12
  • 最后登录2020-06-26
  • 发帖数523
  • 考试币2965枚
  • 好评度0点
  • VIP金币0个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阅读:636回复:0

录取通知书 大学搞搞新意思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07-21 17:11
   7月中旬,“高考”进入了录取通知书创意大比拼时段。其中浙江农林大学今年的录取通知书更像是一份毛竹工艺品,“以毛竹为原材料、用拥有8项国家专利的刨切微薄竹技术制作并印刷而成”。
  提起大学录取通知书,大多数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份薄薄的信封、一张加盖了公章的纸片。但近几年来,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越来越“会玩”:高科技的,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带电子芯片的录取通知书,通过RFID技术可以给新生导航;文艺范的,有陕西师范大学的毛笔手写通知书,连著名书法家庞中华也是通知书“写手”之一;小清新的,有北京林业大学的植物标本通知书,封套上用了真实的植物标本,每份通知书都是独一无二的。五花八门的录取通知书,俨然成了高考季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一者,录取通知书不再是一副板起面孔说教的模样,新颖形式背后渗透着一股浓浓的人情味。比如毛笔手写通知书,每一份通知书都是亲笔写成,比起统一印刷的通知书,更显出学校的诚意。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份很有收藏价值的纪念品。还有南京大学校领导亲自当“邮差”上门送通知书,无形中拉近了新生与学校的心理距离。
  二者,不拘一格的录取通知书背后,彰显了各个学校的个性追求。比如毛竹制成的通知书,既符合浙江农林大学的办学特色,又突出了学校的科技优势和学术优势;而陕西师大也借毛笔书写通知书,呼吁更多学生能够传承和坚守传统文化。从录取通知书这片方寸天地的变化中可知,高校越来越重视自身特色,与其朝着“大而全”的方向一条路走到黑,不如找准优势打出品牌。这一观念转变对于丰富高等教育的生态,无疑是一大利好。
  三者,这些满满都是情怀的录取通知书,开启了学校对新生的价值观塑造。学校不仅是一个教授知识的地方,更要塑造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一所底蕴深厚的名校,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哪怕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不显山露水,在为人处世、精神追求上也能体现出名校风范。各大高校从录取通知书开始,向新生传达高校各自的价值观,这对刚刚从整齐划一的高中教育走过来的他们,无疑是开启独立思考的“第一课”。比如清华大学今年寄出通知书时,也寄出了小说《平凡的世界》,这正是呼吁清华学子应有努力奋斗、推动时代前进的雄心壮志;而北大则要求新生参与入学征文写作,并列出了“一路走来,你对生活、对人生有哪些探索”等10多个主题,体现了学校鼓励学生时时自省、不断探索的精神氛围;而南开大学则要求新生在入学前做一份义工或找一份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体会肩上的社会责任,端正学以致用、回报社会的治学态度。
  小小通知书,背后其实也是一篇关于自由思考、治学态度、教育理念的大文章。无论是日新月异的录取通知书,还是更为宏观的办学理念、学科设置等方面的革新,都需要在教育体制改革中不断赋予高校更大自主权利,将选择权更多地交给教授和学生们。
  在一些省份,录取通知书已不再加盖行政部门的招办录取章,转而由校长签发,以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唯愿小小的录取通知书能撬动教育体制改革,让高校尽快把千人一面的脸谱摘下来,回归到一个充满“人味”、有个性有追求、有血有肉的形象中来。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