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731回复:2
大学生就业调查:脚踏实地 起点再低也能飞
返乡创业、竞聘村官、科技种田、现代化养殖……面对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不少大学生立志依靠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他们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有力回应那些曾对他们心存疑虑的人。
本报记者对几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作了追踪采访,用他们的故事展现大学生回乡的部分现实。 城里的小老板和乡镇的公务员 毕业后顺利进入石油企业,一年后,他放弃了这份“肥差”。自主创业办网站,失败。为了留在大城市,他转行贷款开米线店。生意不错时,他顺便考家乡公务员,居然考上了。他何去何从? 2006年7月,吴军从西南石油大学毕业。他当时的想法是,非成都这样的大城市不去,他从来没有想过回到家乡——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他找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石油企业。可是,一年后他就辞职不干了。 吴军的选择,让很多人感到诧异。石油企业可是个“肥差”啊。可吴军说:“我干的是修炼油厂的工作,每天加班,东奔西跑,和我的专业并不对口。” 辞职后,吴军自己弄了个网站。在大学里,他学的就是计算机专业。之前,也一直有创业的冲动,想自己办网站创业。不过,这次他只经营了3个月就亏得实在承受不起了。吴军变卖了设备,应聘到了一家网络公司当了程序员。 创办网站,是吴军大学时代的梦想。但是,他自己心里也清楚:“想法太单纯,缺乏市场经验,只想着自己技术好。结果,办出来的网站根本不实用,最终还是被市场淘汰了。” 办网站失败后,吴军就想着另谋出路。在老家安岳县,吴军的父母开了一家米线店。吴军就寻思着自己也在成都开一家,慢慢发展壮大,最后办成一家连锁店。 2008年,由共青团成都市委等共同举办的“百万基金·创业成都”大型青年励志活动启动后,吸引了上千名青年的积极参与。组委会通过评审,为优秀创业青年提供每人5万元的3年无息借款。 当年9月,吴军通过共青团成都市委申请到5万元的创业资金。团市委还给他指派了一名创业导师。之后,米线店在成都开了张。 “虽然很辛苦,但生意还不错,中央电视台还来店里采访呢。”吴军得意地说。 米线店开张不久,吴军得到家乡县城公务员考试报名的消息。在高中同学的鼓励下,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结果考上了。 知道结果后,吴军非常犹豫。“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回到家乡工作,而且米线店生意还不错。我打算放弃公务员,因为我的心思还在创业上,不想上班。” 家人和身边的朋友极力劝他回去:“考上不容易,你要不去会后悔一辈子。”在他们看来,公务员工作稳定,有保障,而且离家近。 经不起多番劝说,吴军把米线店盘了出去,回家当了一名乡镇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从成都回到家乡,吴军非常不习惯。现在久了,也就慢慢适应了。“理性地想一想,大城市也不过如此,房价那么高,一辈子在大城市里当个房奴,还不如回家乡找个稳定的工作。”不过没人的时候,吴军也会为自己的创业梦想小小遗憾着。 压力下的坚守和专业化的成功 一个辛苦在外的打工仔,一个不再包分配的大学生。回到家乡,面对供养四位老人一个孩子的压力,决心与老药店竞争。面对亏损,面对卖假药的质疑,他们能撑多久? 现在,梁桦堃在四川省乐山市苏稽镇已经拥有了两家药店,员工20余人,每天销售额近9000元,盈利颇丰。 梁桦堃是苏稽镇顺江村人,1999年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跟朋友一起在山东打工。挣钱很辛苦,每个月只有500余元。 妻子徐建芳1999年从成都中医药大学峨眉分校毕业后,在市中区的一家医药公司当销售人员。“本来,读书是想分配工作。结果到了我们毕业的时候,政策变了,不分配了。”徐建芳说。 在外打拼了大半年后,梁桦堃回到了家乡。但夫妻俩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我们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四位老人,一个孩子,靠我们俩几百元的工资,生存都很困难。”梁桦堃说。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陆续出台了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相比东部地区,西部的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村物质生活依然相对贫乏,针对对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也不尽完善。 创业的过程中,梁桦堃和徐建芳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政策支持。不过,他们也有一定的优势。徐建芳是学医的,又在医药公司干过,梁桦堃对销售很在行,所以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在苏稽镇开一家药店。 2005年开始开药店,一共花了8万多元。自己只有4万元,借了4万多元。他们的首要竞争对手是距离他们只有50多米的另一家药店,对方开了10多年了。在老百姓的心中,已有一定的地位,而且价格很便宜。 最初的亏损显而易见。这种亏损状态持续了一年。但是,他们并不灰心,每天都是从早上8点守到晚上10点半,辛辛苦苦守了3年多。 夫妻俩在开店的时候,就确定了明确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刚开始,每天销售额是1000元,半年后每天2000元,然后3000元,5000元,一步一步地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对手诋毁我们,说我们的药品不正宗,是假货,还恶意降价。但是,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卖假药。我们不是以低价吸引顾客,靠的是专业。”梁桦堃说。 在农村,很多老年人凭经验买药,买的药有可能不是自己需要的药。“我们就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小病当医生,大病当参谋。服务态度热情,对新鲜的营销理念吸收较多,很快站稳了脚跟。”徐建芳说。 2008年,他们在苏稽镇买了房子。他们很庆幸自己当初决定回乡创业。 城市农村不重要,合适的舞台最重要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在网络营销、挖掘市场机会、开拓新市场等方面,有比较优势。随着政府逐年强有力地引导大学生下基层,如何更好地完善现有政策,让大学生更有作为? 1999年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时,柴东涛意气风发,在西安一家房地产公司干了5年,当上了部门主管。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日子却让柴东涛不安。徘徊许久,柴东涛决定自主创业。网上一条饲养獭兔种兔的信息,抓住了他的眼球,柴东涛决定回乡养兔子。 大学生要回农村养兔子!这一消息不但让乡里炸了锅,更把父母气得不轻。农村集市上那些卖兔卖狗卖猫的人,在庄户人眼里就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者。 利用自己的经济学功底,柴东涛敏锐地发现兔业市场正处于上升阶段,有养殖前景和市场潜力。尤其是獭兔,皮毛是珍贵的服装原材料,獭兔毛制的皮草大多出口国外;兔肉不但营养丰富,更有保健作用。但养兔第一年,优质名贵的獭兔只卖了一般肉兔的价,总共卖了325元。“开车师傅看我可怜,只收了80元车费。”这是柴东涛养兔一年的收获。 坚持还是转行?这位经济管理系科班毕业生,冷静地分析形势后,认为自己小规模的养殖吸引不了大的加工商上门收购,又没有成本低廉的广告为自己打开小客户的渠道,实力不足,大客户只能放弃。利用自己在大学里精通网络的优势,柴东涛决心建网站,吸引购买种兔的客户群。 2005年9月,柴东涛大胆尝试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美国布利塔尼亚兔、比利时兔、伊拉兔、塞北兔,这些都是科技含量高、生长快、耐粗饲、产肉多、养殖周期短的肉兔,非常适合规模化养殖,推广给当地兔农养殖。2006年,柴东涛的普华兔业公司已经常年存栏5000多只种兔,年出栏3万只,销售遍布西北五省区;柴东涛被行内人士称为“兔王”。 同时,柴东涛积极和高校联系,开辟兔业技术论坛,组织山西、宁夏、甘肃及省内大的养兔企业和兔用饲料生产企业负责人到西北农林大学接受专家培训。柴东涛也接受了当下流行于农企间的“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牵头成立了“普华兔业合作社”,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利用所学,柴东涛积极延伸产业链。2007年,普华兔业公司的延伸链条——屠宰场开始运营。2009年3月,普华公司的熟皮工艺开始运作。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作为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大学生,柴东涛没有忽略品牌效应,成功为自己的公司注册了文字商标和图形商标。 柴东涛先后当选陕西省三原县政协委员、三原县“十大优秀青年”和“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还曾入选全国十大创业模范。 大学里的科学教育,引导柴东涛分析市场、选择前沿产业和优质产品;大学打下的网络基础,促使他选择信息灵通的网络,优化服务质量;经济管理的科班功底,使他不盲目追求数量扩张,而是用技术提升产值,靠管理获取更多利润。柴东涛在农村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我们当然也希望大学生回来。”谈起大学生回乡创业,苏稽镇工农村党支部书记周云生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发展农业,缺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缺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在营销方式和理念上也很欠缺。农村很需要那些有文化、懂技术的人才。”苏稽镇成人教育学校校长梁仲全说,大学生种植和养殖,起点要高一些,可以引入很多新理念,肯定跟祖祖辈辈的传统方法不一样。信息技术和营销手段都会不一样。 当然,大学生回乡创业也面临一系列现实难题。苏稽镇新联村村主任马建伦说:“大学生回家乡创业,专业不对口不行,有知识无能力也不行。有的大学生,即使专业对口,也不一定能适应农村实际。在农村发展经济要从头学起,还要交‘学费’(风险),比大学的学费还吓人呢。” 此前,浙江义乌出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户口“非转农”实施办法》,引起广泛关注。也有媒体呼吁,希望能够给予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以土地承包、征地补偿、申请宅基地、生育第二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甚至包括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待遇。但苏稽镇镇长辜堪说,目前乐山市还没有出台这方面的政策。辜堪说,在农村,种植和养殖都比较依赖市场,价格往往浮动不定,而且还要看运气,怕天灾,风险大。大学生返乡,创业初期需要有政策支持,把大学生扶上马再送一程。 周云生说,大学生回乡创业,政府应为他们搭建发挥才干的舞台。农业发展,需要资金、市场和人才。光有人才是不行的,没有资金和市场就留不住人才。种出来的农产品,养出来的家禽家畜,不仅需要高成本,还需要顺利销售出去才行。 截至发稿前,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日前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创业每年享受8000元税收减免。 我们相信,随着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和落实,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大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而这,对大学生,对社会,都是幸事! 观察 核心提示: □曾几何时,“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乡村一间房”的观念正悄然改变。不少大学生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徘徊、犹豫后,放弃对大城市的苦苦坚守,开始将就业的目光转向广阔的农村。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回乡有无优势和机遇?在政府强有力地引导大学生下基层的环境下,相关政策如何落实?如何让返乡大学生能有所作为?大学生又该如何脚踏实地,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用智慧点亮成功之路? ●大学生回乡创业,应当结合本地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就必须学会整合闲散的社会资源,实现创业成长。 ●大学生回乡创业起点低,做成问题不大,但做大做强不易,主要的障碍在于市场规模和产品品牌。一旦产品供给增加,产品滞销常会出现,这时候需要从产品导向转变到市场导向,以销定产。同时,有了规模,就要考虑品牌,强化品牌意识,从“物美价廉”到“物美价优”。 创业需要找准商机优化资源 ■刘帆 眼下,大学生回乡创业,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彰显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按照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斯蒂文森的理解,“创业是创业者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整合资源,对商机加以开发利用,最终实现价值的过程。”可见,创业的关键要素至少包括创业者、商机和资源。把握以下三条原则,有利于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一、创业者原则:打铁还得自身硬。 创业有风险,三思而后行。规避创业失败,首先要强化创业者自身的创业素质,“没有创业基本功,早晚都会倒栽葱”。相比其他人群,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创业潜质,应当充分利用学习能力强的比较优势来获取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干中学,学中干”是提高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干中学,提倡低成本创业实践。创业具有高度的实践性,需要处理各种细节问题。比如,筹集资金,流转土地,寻找市场,收益分配等。解决具体细节问题,要因时因地,不能千篇一律,这就需要从实践中学习,践行实践真理的标准。同时,实践是有成本的。农村经济的薄弱性决定了创业要谨慎,选择那种能够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切入的项目,即使创业失败也不至于伤筋败骨,可以从头再来。 学中干,接受系统的教育或培训。创业有道讲的是创业是有规律可循的。创业教育或培训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道,不仅能够解决人们的意识和观念问题,更能在总结先行者的成败得失中,为后来者指点迷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二、商机原则:应当结合本地特点,尽量发挥专业优势。 大学生回乡创业,应当结合本地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这样就会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创业不是空中楼阁,必须结合地域特点,尽量专业创业。从成功创业的案例来看,他们大多依托了当地资源,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靠山吃山”,比如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外销,养殖种植等;这类创业投资成本低,实现收支平衡比较容易;同时,选择的项目大多与所学专业近似度高,比较熟悉,做起来比较容易,符合“不熟不做”的创业规律。 三、资源原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才能做到无中生有。 自然经济条件下,“巧妇难为无锅之炊,也难为无米之炊”。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换是获取资源主要的方式。对于“巧妇”而言,她的本事在于找到锅和米,协同生产,共享盛宴。创业者作为“巧妇”,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就必须学会整合闲散的社会资源,实现创业成长。相对而言,回乡创业起点低,做成问题不大,但做大做强不易,主要的障碍在于市场规模和产品品牌。在农村创业,产品供给一般不成问题,因为可以低价获得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但是一旦产品供给增加,产品滞销常会出现,这时候需要从产品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以销定产。同时,有了规模,就要考虑品牌,强化品牌意识,从“物美价廉”到“物美价优”。 【亲历者故事】 留在城市?回到基层? ——部分高校在校生的心声 邹夏菲是西南民族大学2008级学生,老家在广西桂林城郊。虽然现在才大三,但师兄师姐的就业经历,以及大学期间的实习经历,让她变得有些“趋利避害”。 “大城市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很大,慢慢就磨灭了最初的激情。”邹夏菲说。 “虽然嘴上这样说,但真到毕业时,我估计自己仍然会有所犹豫。”邹夏菲说,毕竟当初就是冲着大城市来的,一直梦想着在大城市找一份好工作。好不容易考到了成都,最后又转回去,心里这关还过不去。 现在,邹夏菲正在准备考研,她希望通过更高的学历来实现留在大城市的梦想。 回不回乡?不少大学生都感到左右为难。大学生回乡创业,也面临着几大障碍:首先,家人亲友盼望大学生“跳农门”,观念上认为回乡就是失败;其次,担心回到农村专业不对口,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干;再次,回乡创业困难多风险大,尚无良好的氛围和政策条件。 而从大学生本身来说,他们也渴望大城市的生活,有一股在大城市打拼、奋斗的原始冲动。 殷小然(化名)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1届应届毕业生,来自浙江省沿海的一座小城市。 她的同学中流行一句话:“宁做机头,不做凤尾”。很多同学都考虑把眼光投向二三线城市,比如自己的家乡。殷小然也不例外。 大学期间,殷小然积累了社会实践经验和重点大学的学历,回到家乡能很容易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因为家乡对人才非常渴求。最近,家乡就有一家单位给她打了好几次电话,承诺说:只要她回去就可以提供丰厚的待遇,并解决编制。 “回家乡工作,压力不会那么大,比较稳定。由于地方小,可以很快冒出来,出人头地,很快获得职业升迁。当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回家工作距离父母很近。”殷小然说:“我们这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如果留在外面打拼,父母就成了空巢老人。” 但是,殷小然内心很矛盾,很犹豫到底要不要回去。殷小然自小就渴望着走出小城市。现在,好不容易到了大城市,自己读了这么多的书,如果又回到基层,她不甘心。 在殷小然看来,在大城市工作,会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所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城市会有更多的机会,对我而言也就多了很多的变数和成功的契机。而小地方可能就不会这样,那里会更看重人际关系网络,你空有一肚子学问和能力,可能还得不到重用。” 西南交通大学传播学专业研究生梁微没想过回乡。她的家乡在东北,她说,自己的专业(传播学),在南方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当然,有时也很想家,很想返乡工作,回到亲人的身边。 梁微告诉记者,她的同学中有很多都想留在大城市,但最终还是回家乡去工作了,主要是因为父母或亲戚能够为他们安排一份较好的工作。相比自己艰辛地跑各种招聘会,通过父母找到的工作更好,也减少了很多面试、笔试的麻烦。 【当事人说】 西南石油大学毕业生吴军:要是家里没有能力帮忙在大城市买房子,真的还不如考虑下二三线城市。这些城市工作竞争压力不大,活得也相对轻松。很多年轻人为了心中的那点憧憬留在了大城市,但在东奔西跑后,最终还是回到家乡去了。 成都纺织高专毕业生梁桦堃: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心态浮躁,这山望着那山高。跳过来跳过去,最终一事无成的人很多。即使只有几百元的工资,也干几年再说,等有了经验再创业。一开始就创业,成功的几率太少。不要让父母的钱打了水漂。还有,为人处事,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成都中医药大学峨眉分校毕业生徐建芳:其实,最简单的小生意,也可以做大。 声音 他们是一群在校生,就业看起来遥远,却又迫在眉睫。返乡,成为他们的选择之一,但他们多少有些犹豫:以自己所学专业返乡能够干什么?返乡创业面临多大的风险?能否享受一些优惠政策?让我们听听在校大学生的真实心声,也反思我们能为想返乡的大学生做些什么。 回乡,呵护孩子的心灵 ——一位回乡就业女大学生的故事 2005年7月,陈晓琴从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那时,身为教师的父母极力劝她回家乡工作。她拒绝了。她说:“大城市还是更有吸引力,发展空间大一些。就是想留在大城市,想奋斗一番,拼搏一下。”同年9月,她进入成都市青白江区一所民办中学。 两年后的2007年7月,陈晓琴选择了辞职。她说:“在那所民办学校,我呆在校长办公室,专业不对口,没机会上课。” 碰巧,当年老家德阳绵竹市恰恰要招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很对口。笔试、面试一路顺利,2007年9月,陈晓琴来到绵竹市富新中学。 返乡后,陈晓琴是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专业非常对口,自己在大学学到的东西都能派上用场。地震后,陈晓琴更忙,更充实了。 “我们这里有2名学生遇难,7名学生受伤。学生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没有很特殊的反应。”陈晓琴说,“但是,在个别学生身上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地震后,师生在板房复课。一个女生因为受了地震惊吓,一直不说话。班主任老师找到陈晓琴说:“她失语了。”她跟前来援助的心理专家一起,为小女孩做心理疏导。一段时间后,小女孩的病状渐渐消失。 近年来,读书无用的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农村的家长和学生。科任教师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完成得不好,质量很差。“不少学生原本很聪明,但精力没有花在学习上。” 面对这样的情况,陈晓琴很着急,在课堂上,陈晓琴根据心理学知识和自己的体会,教给学生很多学习方法。 她说:“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失分。我就教给他们一些注意力培训的小方法。比如说,让学生规定自己10分钟完成某项作业任务,并且相互监督。这样,他们就会集中注意力。” 2009年5月,初二某班的一个女生非常叛逆。父母离异,跟着爸爸的她感觉很孤单,内心有很多话想说,就是讲不出来,表面上依然装得很坚强。 她学习消极,情绪低落,成绩中等。在比较闹的环境里,也会感到孤单,几乎没有朋友。每次跟爸爸产生了冲突,她就来找陈老师。 “我也很困惑,学生的很多问题我也没办法彻底解决,但我能陪伴他们走一段。”陈晓琴说。 陈晓琴发现女孩普通话不错,就鼓励她报名参加学校广播站。加入广播站后,她很开心,终于感觉到生命中还有很多阳光。 “她对我建立起了信任感,每个月都要见一次面,有心里话也愿意跟我说。我也竭尽全力支持她,陪伴她,稳定她的情绪。”陈晓琴说,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家乡的孩子,让她感到很高兴。 |
|
1楼#
发布于:2011-01-10 22:07
|
|
2楼#
发布于:2011-04-12 12:58
哎 何必念大学
|
|